“韓束、一葉子”母公司上美集團沖擊港交所 近三年營銷開支累計近40億元
中國網財經1月20日訊(記者蘇萌)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國內知名品牌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上美集團”)1月17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沖擊“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對于上美集團此次加速上市進程,有分析稱,是由于其旗下兩大品牌韓束、一葉子發展放緩、融資渠道受限,不得不通過上市尋求進一步的的發展。
對此,上美集團在回復中國網財經時則表示,“為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偏好,將持續調整和豐富產品組合,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化妝品市場中捕捉更多機會?!?/p>
近兩年流動負債總額大于流動資產總額
資料顯示,上美集團起源于2002年,目前旗下擁有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BIO-G、花迷等多個品牌,涵蓋護膚、母嬰、洗護等品類的生產及銷售。并預計2022年推出安敏優、一頁以及山田耕作等品牌,拓展敏感護膚、中高端孕期護膚和護法類產品類別的細分賽道。
其實上美集團早有登陸資本市場的打算。2015年,韓束創始人兼CEO呂義雄曾表示,計劃在2018年上市。202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上美集團曾一度考慮A股上市,并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但在2021年下半年轉而準備港股上市。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9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8.74億元、33.82億元及25.96億元,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6%及12.7%;年/期內利潤分別為59.4百萬元、203.2百萬元及248.2百萬元;毛利分別為17.49億元、21.87億元及16.92億元。
從品牌劃分上看,“韓束”分別貢獻銷售額9.20億元、13.33億元及11.37億元;“一葉子”貢獻10.51億元、10.07億元及6.45億元;“紅色小象”貢獻5.17億元、7.66億元及5.80億元。三個品牌合計貢獻公司總收益的86.6%、91.8%及91.1%,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別為134.5百萬元、75.4百萬元及55.2百萬元,包括政府補助、銀行利息收入、關聯方利息收入、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及撇銷未償付款項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60.3百萬元、64.5百萬元及45.9百萬元,分別占其他收入及收益的44.83%、85.54%及83.15%。
另外,在公司現金流及負債方面,“應收款項、應收票據、流動負債……”亦給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招股書顯示,公司在日常業務過程中與不同對手方訂立多種合約安排,通常就銷售及采購安排給予零售商45至90天的信用期。
2019年-2021年9月30日,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為444.5百萬元、359.8百萬元及354.0百萬元;應收票據分別為10.3百萬元、23.8百萬元、13.1百萬元;減值57.9萬元、42.8萬元及28.5萬元;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分別為62.5天、45.2天及39.5天。
對此,上美集團表示,公司于2019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產生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凈額,高級管理層定期審視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逾期金額的可收回程度,并按需要作出減值撥備。由于不少對手方的財務或公開信息有限等原因,公司或將面臨對手方不履行合約項下責任。
記者注意到,由于應收款項的若干減值虧損,公司的金融資產減值虧損凈額由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收益人民幣3.0百萬元轉變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虧損人民幣4.6百萬元。
并且其也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負債情況。報告期內,公司非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292.8百萬元、269.9百萬元及234.9百萬元,包括租賃負債、其他應付款項等;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22.25億元、13.7億元及10.58億元,包括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等。
而相對的非流動資產總額分別為968.1百萬元、1029.5百萬元及1008.8百萬元;流動資產總額分別為13.56億元、11.95億元及12.57億元。
可以看出,2019年及2020年,公司流動負債總額大于流動資產總額,分別錄得流動負債凈額869.0百萬元及175.2百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有所緩解,錄得流動資產凈值89.7百萬元。不過,公司強調,日后可能繼續錄得流動負債凈額,從而可能對公司的流動資金狀況及為業務提供資金的能力造成影響。
報告期內,公司分別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人民幣132.4百萬元、人民幣154.2百萬元及人民幣105.7百萬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人民幣95.6百萬元。此次沖刺港交所,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約9.9%港元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分銷商更替頻繁僅因未達到公司預期水平?
作為一家國貨化妝品公司,營銷與研發是公司業績最根本的“保障”,也一直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透過線上渠道及線下零售及分銷產品,線上渠道包括線上自營、線上零售商及線上分銷商,涉及天貓、抖音、京東、唯品會等;線下渠道主要包括線下零售商及線下分銷商,涵蓋大型超市、化妝品連鎖店等。
2019年至2021年9月,公司線上渠道分別貢獻銷售額15.05億元、25.43億元及18.93億元,分別占比收益52.4%、75.2%及72.9%;線下渠道貢獻銷售額13.14億元、7.70億元及6.27億元,分別占比收益45.7%、22.8%及24.2%。
可以看出,上美集團的線上銷售渠道貢獻銷售額均超過5成,近年更是超過7成,為公司主要銷售渠道。
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線上零售商數目分別為89名、136名及107名;期初線上分銷商數目分別為108名、166名及140名;期末線上分銷商數目分別為166名、140名及126名;期內線上分銷商數目分別凈增加58名、凈減少26名及14名。
其中,由于2019年公司推出若干新化妝品品牌,因此新增合作線上分銷商117名。隨后由于部分線上分銷商未能達到公司預期水平,又于2020年終止與109名線上分銷商的合作。
上美集團旗下第一大品牌“韓束”曾被外界稱之為“第一微商”,一度卷入“傳銷”質疑。并且,此前張庭夫婦TST帝國崩塌事件令外界對于“微商”模式所涉及到的稅務及法律法規都有較大關注。而目前上美集團仍以線上銷售渠道為主,并且頻繁更換線上分銷商,不禁令業內產生質疑。
對此,上美集團在回復中國網財經時表示,線上分銷商數目波動主要是由于電商行業大幅轉型及直播平臺等新興媒體平臺崛起,以及回應不斷改變的市場而對線上銷售策略的動態調整。
與此同時,由于新冠疫情影響、新興媒體平臺興起等原因,公司的線下分銷商在不斷減少。報告期內,上美集團分別與269家、243家及247家線下分銷商終止合作伙伴關系;期內線下分銷商數目凈減少116家、124家及168家。
針對線上及線下銷售渠道的布局情況,上美集團表示,廣泛線下零售及分銷網絡仍然是零售及分銷網絡的關鍵部分,通過線下渠道陳列公司的產品將會進一步提高品牌能見度及知名度。
并強調,公司重視與客戶的面對面交流,并協助公司的產品有效滲透中國各地不同層級的城市,目前已建立廣闊的分銷網絡,有效覆蓋中國市場。
而這也在公司“銷售成本、分銷開支”等數據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3.25億元、15.36億元及11.19億元,累計達39.8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46.1%、45.4%及43.1%,主要包括渠道成本及廣告有關的營銷及推廣開支、與銷售及分銷員有關的雇員福利開支及運輸費。
其中,營銷及推廣開支分別為803.1百萬元、1069.6百萬元及734.6百萬元,占比銷售及分銷開支的60.6%、69.6%及65.7%。
并且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共有全職僱員4067名,其中銷售及營銷人員3379名,占員工總人數的83.08%。
有質疑聲稱,作為化妝品企業,短時間內可以采取瘋狂營銷模式,但是對于長期絕對不行。對此,上美集團回應稱,“公司費用占比屬于行業正常范圍”。
質量問題屢遭藥監局“通報”
相對于占比超4成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上美集團不到1成的研發費用“略顯遜色”。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研發成本主要與研發員工的僱員福利開支及有關支持開發新產品的研發活動的成本有關,報告期內分別為82.9百萬元、77.4百萬元及71.7百元,累計達2.32億元,占比分別為2.9%、2.3%及2.8%,不及銷售及分銷開支的十分之一。
而作為研發費用最直觀的體現,上美集團的產品質量及用戶反饋一直飽受詬病。
據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2016年8月,標示為蘇州工業園區黎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委托方: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韓束防曬乳”等3批次產品,涉及實際檢出成分與產品批件及標識不符;同年9月,該委托方及生產方生產的“韓束防曬乳”等9批次產品,再次涉及實際檢出成分與產品批件及標識不符;同年10月,蘇州工業園區黎姿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韓束防曬乳”等3批次產品,再次涉及實際檢出成分與產品批件不符。
2017年第二季度,韓束在上海市化妝品商品包裝專項監督抽查中,被檢出美白特潤呵護套組包裝空隙率項目不合格;同年8月,蘇州工業園區黎姿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韓束防曬乳”和“韓束水感夏日防曬組”被檢出批件及標簽未標識防曬劑水楊酸乙基己酯(含量3%)等,為不合格產品,并涉嫌假冒產品。
2019年12月,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第三期化妝品監督抽檢信息顯示,上美集團委托方蘇州工業園區黎姿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韓束補水修護面膜”質量不合格,該批次產品中檢出了產品標簽標識以外的防腐劑(苯氧乙醇),與產品標簽標識不一致。
在用戶反饋方面,在某電商平臺,部分用戶在“韓束官方旗艦店”產品評論區,稱“吸收不好,還有一些刺痛感”、“這套真的特別油,不好吸收”……
記者在小紅書上亦查詢到,有不少用戶反饋使用韓束紅膠囊后出現“產品過敏”“泛紅發癢”“張小痘痘”等情況。
此外,還有多位用戶強烈建議不要入手“一葉子水乳系列”,稱其控油效果不是很明顯,每次用完后臉頰就會開始泛紅并帶有刺痛感,而且還長了很多閉口和小疙瘩。
據黑貓投訴顯示,公司旗下品牌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品牌存在多起投訴事件,包括虛假宣傳、皮膚過敏、摻雜雜質等產品質量問題。
其中,有用戶表示,在抖音韓束官方旗艦店買的山茶花水嫩保濕精華,用了一部分后突然發現瓶子里有黑色雜質,不知道是什么,后來找到抖音旗艦店的客服,客服說會不會是瓶子外部的,等再次發給客服核實后,客服說可以給你補發一瓶,但是需要先五星好評。
還有用戶表示,“在直播間買的一葉子產品,出現嚴重過敏現象,于抖音官方投訴本來協商賠償100元后來就說無法賠償,特別癢無人解決?!?/p>
截至2022年1月20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韓束”共有296條結果,投訴量74條,已完成的僅有37條,售后事件處理完成率僅有50%?!耙蝗~子”投訴量有53條,已完成的有36條,售后事件處理完成率僅有67.9%。
對此,上美集團在回復中國網財經時表示,公司實施嚴謹政策,基于評估結果管理包裝材料及配料供應商在接受、定期評估以及注銷方面事項,嚴格控制原材料供應質量。公司進行不同質量檢查及測試程序,包括運作期間不同階段的視察、物理及化學檢查、微生物測試,保證產品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并遵守適用法律法規以及更加嚴謹的內部質量標準。
并強調,公司非常重視產品質量,致力生產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目前已建立符合相關國際標準的閉環企業質量管理系統,涵蓋配方開發及測試、原材料、生產過程、成品、產品退回及召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滬江材料將于1月18日上市北交所 公開發行價為18.68元/股
韋爾股份控股股東虞仁榮質押230萬股 質押期限至2023年1月16日
金牌廚柜控股股東建潘集團質押690.93萬股 質押期限至2024年6月14日
排行
精彩推送
- 銀行板塊持續走強 多因素促估值修復
- 華誼騰訊娛樂:CEO袁海波失聯不實,股票今日復牌
- 信息披露多次違規,華鐵應急遭上交所監管警示
- 或有“戴帽”風險!獐子島預告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
- 傳祥生實業賬戶及旗下子公司股權被凍結,祥生方面回應銀柿記者
- 進軍換電的寧德時代,能否一統江湖?
- 趁著股價四連板“東風”,海量數據實控人忙著減持
- 長春高新連續跌停,控股股東部分質押突破此前平倉線,葛蘭或...
- CRO高景氣度持續,昭衍新藥2021年凈利預增,股價卻跌跌不休
- 消息稱字節跳動2021年或日均進賬10.07億元,但同比增速放緩
- 華潤萬象生活:擬收購南通長樂全部股權及江蘇中南1%股權
- 報告期內因產品抽檢不合格被通報 沃文特產品質量問題受關注
- 格蘭尼沖刺創業板IPO存償債風險
- 中恒寵物主要業績增長穩健 IPO報告期內境外收入較高
- “嗶嗨啤”啤酒被曝涉嫌傳銷,王老吉授權品牌惹火上身
- *ST華塑“搶發”年報保殼收問詢,閃電并購的公司撐起8成營收...
- 天有教育上市招股書失效,去年前七個月總營收2.45億元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醫美連鎖品牌“廣州曙光醫學美容醫院”...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醫美連鎖品牌“海峽整形”被平臺封禁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日本美容品牌“佑天蘭”被平臺封禁
- 建發房產待償還直接債務融資352億元 擬發行中票部分募資用于并購
- 因為印章,真視通鬧了小半年,終于恢復正常使用了!
- 長春高新連續兩日跌停,股民人均浮虧13萬,發生了啥?
- 瑞幸咖啡否認重回納斯達克 業內人士稱仍存諸多障礙需要“漫...
- 與“果鏈”深度捆綁的興禾股份:需求下滑致營收凈利雙雙驟減...
- 德盈控股對賭壓力下曲折上市 營收增長乏力高度依賴B.Duck小黃鴨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德國乳制品品牌“歐德堡”遭平臺封禁
- 湖南鑫和醫藥虛開增值稅發票1817萬 被罰50萬元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網紅民宿酒店安隅、渝舍印象、聽花堂、I...
- 中科環保、BYD半導、工大科雅1月27日創業板首發上會
- 芯龍技術1月27日科創板首發上會
- 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 ST華鈺遭處罰
- V觀財報|白云機場:2021年預虧約3.8億-4.7億
- V觀財報|創力集團:董事長石華輝辭職
- 子公司失控后中嘉博創回函:不存在財務“大洗澡”
- V觀財報|獐子島:2021年凈利同比預降39%-60%
- 年審報告存虛假記載!中天運被暫停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
- 投訴量超6000條,新老IP交替明顯!股價走低泡泡瑪特如何破局?
- 凈利潤增速首次下探!保利發展頻繁融資溢價拿地為哪般?
- 恒泰證券原營業部負責人“搞副業”,大連證監局對其出具警示函
- 14批次化妝品被檢出禁用原料 涉及廣州碧婷化妝品等企業
- 長春高新連續兩日跌停 生長激素納入集采價格或下降70%
- 小紅書治理虛假種草 日本保溫杯品牌“GERM格沵”遭平臺封禁
- “韓束、一葉子”母公司上美集團沖擊港交所 近三年營銷開支...
- 百世集團因交通事故新增被執行人 執行標的127.74萬元
- 權健新增3條被執行人信息 執行金額156.50萬元
- 蘇大維格實控人陳林森收監管函 敏感期交易自家股票
- 雅本化學收監管函 被問信披是否誤導及配合股東減持
- 麥田房產經紀1天收2罰單 為禁止交易房屋提供經紀服務
- 當“織布機”變成“斷魂刀”,一場萬億成交下的存量博弈
- 三安光電股價3連陰 海通證券安信證券高點唱多
- 足力健新增被執行信息 執行標的為128萬元
- 任澤平與東吳證券屬編外合作?以獨立學者身份發表觀點不代表...
- 華夏航空:副總裁崔新宇辭職
- 嘉化能源:牛瑛山辭去副總經理職務
- 鹽湖股份去年凈利預增90%-110% 股價今跌7.58%
- 提價效果不佳 生活用紙業持續承壓 廠商大筆回購難解困境
- 方正證券去年凈利預增50%-70% 股價今漲0.64%
- 鹽津鋪子實控人等增持僅完成25%就喊停 股價跌2.18%
- 博盈特焊募投項目或存“注水”發行人律師合伙人辭職后任公司董秘
- 寫“差評”被判侵權考研機構續:一被告稱其知乎賬號是他人在用
- 高德聯合清華大學發布報告顯示:貧困地區經濟民生因路而興
- 聯創股份跌13.98% 萬聯證券高位喊買入
- 1月19日(周三)港股沽空數據出爐 正榮地產沽空比率居首位
- 萬達樓盤大門脫落,砸死代駕小哥
- 萬人請辭策劃沖上熱搜一!哈利波特手游道歉,啥情況?
- 網紅書店西西弗銷售無3C認證兒童商品被罰
- ST起步說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相關情況
- 杜嘉班納違法開除員工判賠36萬元
- 網易旗下《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手游因春節活動引爭議,回應...
- 青客租房申請破產清算,此前未履行金額近3000萬元
- 安徽建工開年三次成被執行人:去年累計至少4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 既然有周期,那就有盈虧!”豬茅”凈利大滑坡,豬養的到底咋樣?
- 小紅書起訴4家涉虛假種草通告平臺、MCN機構:索賠1000萬
- 帝歐家居澄清:歐神諾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 誠達藥業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 紫燕食品沖擊IPO:年營收超26億華東貢獻超7成,關聯銷售總額達16億
- 瑞思教育,再無豐年?
- 三問森馬:賣啥?誰賣?咋賣?
- 瑞幸否認重回納斯達克上市傳聞:報道不實
- 阿里文娛退出優酷股東,改由其子公司土豆網絡全資持股
- 有贊被爆裁員,官方暫未回應
- 安踏品牌2021年零售金額同比增長25-30%,FILA“顯疲態”連續...
- 得利斯訴Yolarno案獲法官支持判決,有權追討600萬澳元收購預付款
- 生長激素納入集采,“生長茅”長春高新閃崩跌停,安科生物大跌7%
- 轉型初期多位高管來自競爭對手杉杉,后期業績靠寧德時代一飛...
- 孩子王預計全年凈利潤1.96-2.35億元,同比下滑40%-50%
- 特斯拉霸主地位不保?美銀:2024年美國市占率僅為19%
- 兩年未融資、擴張失序 錢大媽面臨“囚徒困境”
- “女鞋第一股”告別女鞋業務,預虧超4億的星期六還能好嗎?
- 搭上NFT的快車 多次“跨界”的吉宏股份能走多遠?
- 港股餐飲板塊齊嗨 九毛九漲幅超6% 多家投行看好公司前景
- 永清環保凈利預增超1倍 公司稱雙碳服務將成重點方向
- 伽瑪刀進藏! 西部大棋局又拱一卒
- 百年人壽泉州本部營業區開展“蘇垵養老院公益活動”
- 醫療版塊遭遇黑天鵝,進入調整期
- 美股周三收跌 匯豐銀行預計美股全年回報將十分微薄
- 今日上市:誠達藥業
- 福安藥業超1億股權轉讓首期款未收回 研發進入“收獲期”賬面...
- 漢得信息會計核算調整致凈利預增2倍 扣非連虧三季研發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