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pllqf"></th>

    <tbody id="pllqf"></tbody>
    <dd id="pllqf"><center id="pllqf"></center></dd>
  1. <button id="pllqf"></button>
    <dd id="pllqf"><pre id="pllqf"></pre></dd>
    首頁 行業 > 正文

    沃森生物賤賣核心資產惹怒二級股東 深交所發關注函

    經歷了兩天的“賤賣”風波后,沃森生物12月7日發布公告稱,暫不將《關于簽署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的議案》提交公司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但這一議案難免讓人質疑只是沃森生物的“緩兵之計”。

    12月4日晚間,沃森生物公告稱公司以11.4億元轉讓上海潤澤32.6%的股權,持有上海潤澤的股權從之前的67.8%降至28.5%,同時放棄增資的優先認繳權,上海澤潤將不再是其控股子公司。

    “你們對二級市場股東有沒有基本尊重?”“你們這些人不相信因果報應嗎?” 12月5日在沃森生物股權轉讓投資人電話會以上,憤怒的機構投資者紛紛對沃森高層發出逼問和質疑。

    而沃森生物董事長李云春對投資人的回應是,“你們可以質疑我們的水平,但是不可以質疑我們的人品!”。隨后#沃森生物董事長回應賤賣核心資產#的詞條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又被“割韭菜”了。

    盡管及時踩下了“急剎車”,沃森生物7日的股價表現猶如李云春被機構股東們逼問時一樣尷尬。其股價開盤暴跌,最終一路跌停,報收盤價36.53元/股,跌幅20%。

    針對此事件引發的廣泛關注,沃森生物已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打開市場的創始人

    最初的沃森生物是由幾位科學家組建的疫苗企業,初創時的在冊員工包括李云春在內只有四個人。

    1978年,李云春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生物學研究所,即“昆明所”工作。在所里的那個時期被李云春視為日后發展疫苗事業以及沃森的“底蘊”。

    據理財周報報道,當時一起在昆明所工作的同事以及之后創立沃森的合伙人陳爾佳總是用“苗販子”一詞來形容李云春。熟悉李云春的人評價他“很懂技術”,但其實他在銷售上也極有天賦。李云春曾說,在做銷售的人里面,自己的學歷是最高的。

    沃森的招股書上顯示李云春的學歷是本科,“我一般都說自己是本科的”,李云春說,但其實他在進入昆明所后曾繼續進修過三年,相當于具有碩士水平。

    2001年1月,沃森生物注冊成立,不久便和云大科技合作進軍疫苗行業,在這中間,沃森主要擔任“研發中心”的角色,李云春也進入云大科技并負責銷售業務。

    在當年,云大科技大連漢信生產基地1-8月的銷售額為400萬,應收賬款為200-300萬,李云春接手銷售后,直到12月,其新增銷售1200萬,利潤為300萬,“我打開了主流市場。”他說道。

    沃森成立初期,因為資金問題,陳爾佳還曾借過高利貸,“我親自去的,借了50萬。”而在與云大科技合作的期間,沃森也逐漸建立起來,直到雙方合作結束,沃森出資200萬回購了云大科技持有的45%股份。

    “自己生產疫苗,產業化。”是沃森團隊的夢想,于是李云春開始尋求與政府的合作,貸款建廠。在與昆明政府尋求合作失敗后,通過玉溪政府的牽線搭橋,沃森與玉溪地產達成投資合作,玉溪地產最終以1000萬受讓沃森20%的股份。

    “其實當時他看中的也不是我們,而是玉溪政府給的那塊地。”在與玉溪政府達成招商協議后,當地政府以約10萬/畝的價格賣給沃森128畝地,但當時的沃森連1300萬也無力支付,因此政府便先辦理了轉讓手續,由沃森拿地到銀行進行抵押,獲得5000萬貸款再支付給玉溪政府。

    沃森是一家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在李云春的觀念中,大家一起創業,股權應該讓大家共有。

    2010年11月12日,沃森生物登陸創業板,上市當天股價高達158元,收盤價136.35元,創下了當時“創業板最貴股票”紀錄。李云春當即寫了幾句詩發送給自己的朋友:“高處不勝寒,埋頭迎挑戰。”

    “高處不勝寒”

    然而事實證明,“高處”確實“不勝寒”。

    從沃森2010年上市至今,李云春從高達20%的持股比例一路減持,截止今年3季報,李云春的持股僅剩3.13%,套現高達幾十億。在今年的10月份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上,李云春以52億元財富,排名1103位。

    時代財經查詢發現,目前沃森的第一大股東為云南工投集團,持股比例為4.97%。云南工投集團參股沃森的動作可追溯到2016年9月,當時其以約12.4億元受讓玉溪地產以及李云春、劉俊輝等三位自然人股東近1.23億股股份(占總股本8%),成為沃森生物第一大股東。3位自然人股東合計套現近8億元,其中董事長李云春套現4.07億元,退居第二大股東,劉俊輝套現3.47億元退居第三大股東。

    2017年初,工投集團通過二級市場以10.18元/股的均價增持沃森生物100萬股,并分別在同年7月和9月,工投集團再次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讓李云春、劉俊輝等人3556萬股和2594萬股,合計7.9億元,李云春再次套現3.58億。

    隨后,2018年12月,李云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2704.71萬股,套現約4.8億元;2019年1月,李云春再次減持沃森股份1028萬股,因未按規披露,遭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據外匯天眼計算,從2018年底至2019年3月,李云春共計4次減持累計套現超過5億元。

    同樣,在出讓子公司股權這件事情上,沃森生物也已經不是第一次。

    早在兩年前,李云春就曾甩賣掉其最有價值的單克隆抗體嘉和生物控股權,受讓方為高瓴資本。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出讓子公司控股權的背后都有泰格醫藥的身影。

    創始人不斷減持公司股份,同時持續轉移核心資產,不免讓投資者產生“大股東是否要跑路”的質疑。

    市場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沃森生物的股價在今年8月達到每股95.86元后,隨即一路狂瀉,市值也從1400億元腰斬至700億,截至今日收盤更是一日蒸發140億,市值僅剩563.8億元。

    沃森生物的英文標志是“WALVAX”,在介紹沃森生物時,李云春表示,“WALVAX”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一個單詞,w是we,a是all,l是love,vax是“疫苗”的英文詞根,即 we all love vax(我們都熱愛疫苗行業)。

    但如今再來看這幾個字母,創始人李云春可能沒有那么“love vax”了。

    標簽: 沃森生物

    精彩推送

    无码专区毛片在线观看
      <th id="pllqf"></th>

      <tbody id="pllqf"></tbody>
      <dd id="pllqf"><center id="pllqf"></center></dd>
    1. <button id="pllqf"></button>
      <dd id="pllqf"><pre id="pllqf"></pre></dd>